為了印象中美濃的綠意、自行車道,決定再去一趟美濃行

出門通常都有三部曲,車睡覺、下車尿尿、吃啥都好。

親愛的室友帶我到了他的家鄉美濃,一下高速公司就拐進了非印象中的美濃街道…
直接殺到在地人熟門熟路才會知道的『和興粄條店』
整個店面感覺極度質樸,倒是用餐的客人也滿多的喔~

20140224-1.JPG

20140224-2.JPG 20140224-3.JPG 20140224-4.JPG

第一份端出來的粄條著實嚇到我,
質樸的油蔥,下面就是滿滿的粄條,
我覺得,如果是一男一女,應該點一碗公家即可

20140224-8.JPG  

以下的這些小菜,我印象中價錢公道、份量又足,如果食量小的人,千萬要節制啊…
這間店沒有華麗的裝潢,倒是真材實料的讓客人能飽餐一頓,經濟實惠。

20140224-5.JPG
小菜的沾醬也散發濃濃的古早味,蒜頭微嗆的香氣跟醬油頗搭。
20140224-6.JPG 20140224-7.JPG  20140224-9.JPG 20140224-10.JPG

就在吃完停好車要亂晃的時候,路過的不知名人家庭院,居然有兩隻喵星人在曬太陽,
一聽到我們的呼喚,居然靠過來要撒嬌…可是還是有點怕生,兩隻結伴觀察我們。

20140224-13.JPG
灼熱的眼神注視著我們,可惜一時找不到地方買貓罐罐,如果那時我能夠提供給他們一頓飽餐,
搭配這個溫暖的太陽,吃飽後再打個盹,我想貓生也夠悠哉了。

20140224-14.JPG 

 20140224-19.JPG

20140224-12.JPG

美濃這個地方,最不缺的就是田園風光,隨手在小徑旁一拍,就是寫意風情。

20140224-20.JPG

在美濃閒逛,很容易就會遇見傳統的三合院,在美濃稱為夥房,就字義探究,客家人所用以指涉三合院、
四合院或其他更為龐雜的建築合院的字眼—「夥房」,其思考原點乃在於人。「夥」意指一群人,而「房」字除了原
有「房子」的意思之外,它還只涉繼承並傳下家族父係血脈與財產的基本單位。(夥房說明參考網路,詳細說明請連結

夥房是美濃地區客家人傳統的建築形態,其房屋大多以「三合院」或「四合院」為主,這樣的建築歷史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淵源,夥房都是以祖堂為中心,祖堂裡供奉的是祖宗牌位,神龕下方祭拜土地龍神也就是俗稱的地基主,祖堂兩側有對聯,左側記載祖先的功績,右側則是記載這個家族的遷徙歷史,門前有堂號對聯,祖堂前方有天井或寬廣的禾埕,依建築倫理,左右兩側按照輩份高低往外延伸,整體架構就如同ㄇ字型的形態,看似簡單的建築,有風水概念卻也有著深遠的人我倫理觀。資料來源請連結

20140224-21.JPG 20140224-22.JPG
炙熱的陽光,曬得辣椒好像都冒出了香氣。
20140224-26.JPG

探訪美濃傳統『夥房』後,對面一個紅磚建物,原來就是煙樓,可惜已是殘破狀態,外頭疊了木物的廢棄傢俱,可惜了這充滿故事的小樓啊…

20140224-28.JPG

菸葉鼎盛時期,美濃平原曾出現過將近兩千棟的菸樓,因為自民國28年,美濃鎮長林恩貴引進當時經濟價值最高-菸葉事業,此後,當時的家家戶戶屋頂上端,便多了間小閣樓以方便作業。-摘自『玩全台灣旅遊網』

而今,縱橫阡陌的菸田盛況已不在,一座座的菸樓日漸頹圮成了廢墟,昔日的艱辛與勤儉,全進了歷史的舞台。

20140224-29.JPG 20140224-30.JPG

20140224-31.JPG

20140224-32.JPG

20140224-34.JPG 


20140224-37.JPG

美濃客家人的三合院夥房,是因客家人重視家族觀念,在家族兄弟人口增多後,就在正廳堂兩側加蓋廂房,而逐步成為夥房形式建築。

家族成員群聚在一起,依輩分群居,不僅可抵抗外侮侵犯,在生活起居上也有照應,溫仲良認為,三合院夥房是客家家族重視人倫與團結的象徵。
三合院夥房建築大都是「土角厝」,主要建材為泥土、磚瓦和竹夾板,防火又防震,冬暖也夏涼,展現出先人的建築智慧。

三合院夥房正廳堂大門的正上方為堂號,兩旁有窗戶,正廳堂兩側為廂房;溫仲良表示,這就像人身的正面,堂號為印堂、兩旁窗戶像眼睛,而兩側廂房就像是環抱家族、保護家族的雙臂。

美濃三合院夥房的正廳堂為祖堂,除了供奉祖先牌位、地基主,在廳堂內不擺設其他的家具,且由於是夥房建築的中心位置,具最崇高位階,是家族長老聚集議決家族重大決策的地方。

溫仲良指出,客家家族如果有重大的家族會議,家族長老就會在祖堂召集重要成員開會,所以祖堂是莊嚴神聖的廳堂,因此不得在正廳堂用餐、住人、泡茶,更不可在此翹腳、聊天。

祖堂兩側掛有祖先的家訓,如果家族成員有人犯下大錯,家族長老也會在祖堂召開家族會議,讓犯錯者跪對祖先,並在祖先牌位前公開討論懲處的方式。

三合院夥房的正廳堂也象徵陰、陽的介面,溫仲良說,除了往生者停靈在正廳堂,在美濃客家傳統的習俗上,婦女臨盆時也安排在正廳堂。正廳堂是串起生命結束與起源的神聖地點,更代表家族的生生不息。

溫仲良說,正廳堂上設置的堂號也有學問,當地習慣把「堂」字置於中間,例如一般的「至德堂」,美濃當地會成為「德堂至」,將「堂」字擺在中間顯示廳堂尊崇的地位。

世居美濃的鍾姓民眾也說,部分客家族群相當重視風水,於興建三合院夥房前會先勘看地形,都會選擇依山傍水的地勢,且重視子孫的教育,如果廳堂上懸掛有「文魁」等字匾,表示家族曾出過舉人等,是有來頭的大戶人家,同時有激勵子孫勤奮向學的用意。

美濃客家三合院夥房是特殊的建築形式,不僅有先人的建築智慧,也涵養了一個家族的成長茁壯,更展現客家族群的家族團結精神。-摘錄自『大紀元』時報美濃報導

念法是先右再左,最後念中間ê

20140224-38.JPG

在拍攝夥房時,門口的石獅威武的雄壯模樣,很難不讓人多注意兩眼,一般在台灣的建築中,其不但具有裝飾功能,作用如同門神,鎮廟除煞,亦被認為是「招福避邪」的吉祥物
-摘自 『台灣大百科全書』網站

20140224-39.JPG

20140224-40.JPG

早期石獅通常採『圓雕』技法雕鑿,造型小巧可愛,有點像鬆獅犬;表情生動溫和,有蹲、立兩種姿態,雙眼刻畫突出,俗稱『好鼻獅』,嘴的弧度也大,意謂『嘴大吃四方』-摘自『台灣大百科全書』網站

20140224-42.JPG

拍完完夥房後,沒想到對面不起眼的微暗民宅裡,居然日不閉戶,才得以讓我見到這現在已難得一見的木製碾米機,可惜了文物,似乎已沒在使用,呈現堆置雜物的情況…

20140224-43.JPG

網路上爬了一下關於『碾米機』的文章,有一篇好可愛,將碾米機的運作形容成了『土礱間看稻子脫衣秀』

土礱間含礱榖機、碾米機、輸送管、風鼓、粗細選篩、帶動馬達及皮帶等設施,只靠著小馬達,就能利用皮帶帶動整個木製碾米機運作。

年過半百碾米機當年價比七分地
福家碾米廠第二代老闆張慶隆曾擔任村長,從娶太太那時就開始從事碾米業,算一算到現在已經50多年,看著眼前高聳的木製碾米機,張慶隆說當初這台機器的造價,在當地已經差不多可以買七分田地,是當時的奢侈品,但也是因為敢投資,現在碾米機仍只需靠著皮帶、馬達就能運轉流暢。

看著帶著稻殼的金黃色米粒從地上卸料口一倒下去,馬上被送到用於剝掉穀殼成為糙米的礱穀機,再唰地滑進穀糙分離機分出穀粒和糙米。此時,一部分的米就成了帶點淡咖啡色的糙米,而另一部分則繼續進入碾白機,利用砂輪磨削糙米外表皮,除去淡棕色層的皮層和胚芽,接著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白米就完成了。而這些過程,不到半小時就大功告成,老闆說要是想看到碾米過程,白天來比較可以看到,下午到晚上就休息賣米囉!傳統木頭碾米機外面難得看到,現在也幾乎找不到師傅來修理或找到零件來換了,所以只好自己來。聽著老機器仍然轟轟地運作著,那是一種從小聽到大、一種安心的幸福聲音,更別說那可是來自自家種的新鮮稻米,現碾出的鮮Q口感。

上頭的文章出自http://tw368.com.tw/2012/09/12/s248-p75-play/ 對碾米機想多了解點的,可以連以上網站
20140224-44.JPG

老東西似乎總是能『歷久彌新』,
天然的質地愈起展現韌性…
交錯的竹子橫落,撐起了這片天

20140224-45.JPG

在美濃要接近花海,實在方便,臨著路邊,就是遍野的花田,各種花色爭妍

20140224-46.JPG 20140224-49.JPG

20140224-50.JPG

20140224-52.JPG

花田旁還有農家隨意栽植的小蕃茄,在太陽照拂下,澄紅透亮。
或青或紅的蕃茄,垂掛在路邊的枝網上,飽滿渾圓,可惜去的時間,橙蜜幾乎都完售,想採都沒得採啦

20140224-54.JPG

20140224-56.JPG

20140224-57.JPG

20140224-58.JPG

20140224-64.JPG

20140224-65.JPG 20140224-66.JPG 20140224-67.JPG 20140224-68.JPG 

20140224-71.JPG

20140224-73.JPG 20140224-72.JPG

20140224-74.JPG

20140224-75.JPG 20140224-76.JPG 20140224-77.JPG 20140224-78.JPG 20140224-83.JPG 

20140224-87.JPG

20140224-88.JPG 20140224-91.JPG 20140224-93.JPG

 

 

20140224-96.JPG

 

拍完了繽紛的波斯菊花海,下午時分肚子想墊個東西,室友帶我來到了老古的家
主打的是石雕藝術及庭園樂活,佔地約2800坪,整個園區打造綠意繽紛,停車也算方便,
滿適合全家人過來走走,尤其是有小孩的家庭。
去的當天天氣晴朗,走到中間的大草皮時,還有一個家族在打羽毛球,畫面超級溫馨。

 

 

20140224-134.JPG  

20140224-99.JPG 20140224-100.JPG 20140224-102.JPG 20140224-103.JPG

綠意盎然的大草皮,可見到旁邊山景環繞,配合現場不少大型的石雕藝品,頗有山間玩藝的興味。

20140224-104.JPG 20140224-105.JPG 20140224-106.JPG 20140224-107.JPG 20140224-108.JPG 20140224-109.JPG 20140224-110.JPG 20140224-112.JPG 20140224-113.JPG

這顆大石引起我不少的觀注,不同角度看著,就彷彿他是朝不同方向遠眺,
人心或許也像這顆大石,換個角度看,事情就會有不同的面象。

20140224-115.JPG 20140224-116.JPG 20140224-117.JPG 20140224-118.JPG 20140224-119.JPG 20140224-120.JPG 20140224-121.JPG 20140224-122.JPG 20140224-123.JPG
老古的家除了賞景外,還有提供餐點,我覺得還算豐富,當天是點下午茶,
滋味普通,最重要的是邊吃邊看這片美景。哈哈,依然加分。

20140224-126.JPG 20140224-125.JPG 20140224-127.JPG 20140224-128.JPG 20140224-130.JPG 20140224-132.JPG 20140224-135.JPG

夕陽無限好,只是近黃昏,花香迷人,只是終凋,我的鏡頭記下了你的美好。
20140224-137.JPG 20140224-138.JPG 20140224-139.JPG 20140224-140.JPG 20140224-141.JPG 20140224-142.JPG 20140224-143.JPG 20140224-144.JPG 20140224-145.JPG 20140224-146.JPG 20140224-147.JPG 20140224-148.JPG 20140224-149.JPG 20140224-152.JPG 20140224-156.JPG 20140224-158.JPG 20140224-159.JPG 20140224-161.JPG 20140224-163.JPG 20140224-166.JPG 20140224-168.JPG 20140224-170.JPG 20140224-171.JPG

雖說下午時分了,吃完下午茶,續在花海打滾的結果就是熱到全身大流汗,消暑最快的方式就是讓身體冰鎮,
車子就這樣開進了不知名的小路,彎來拐去,居然就冒出這間『東門冰菓室』,不起眼的外觀,裡頭倒是別有洞天,
賣冰還兼雜貨店耶。

20140224-172.JPG

雜貨架旁的空位區,客人已經滿席啦
20140224-173.JPG

滿有飽足感的份量,我記得只要約三十還是三十五元,古早味的清冰透著淡淡香氣。
香氣的來源是古早味的香蕉水氣味,口感綿密。

20140224-174.JPG 20140224-175.JPG

在美濃除了美景外,就不能不提其豐厚的人文歷史,而在其地方文化中,伯公信仰也頗具特色,整個美濃鎮共計約有300座的伯公壇,

美濃人稱呼土地公為伯公,所以土地公廟在當地就稱為伯公,最早的設立目的乃希望土地公能保佑居民們開墾順利,
後來也成為了居民們聯絡感情的一個據點。

20140224-177.JPG

探訪完了伯公廟,隔壁就是到美濃必訪的代表性地標:東門樓。
網路上查到的資料說其歷史為
清乾隆二十年,素來祟尚知識注重教育的客家人,為望子孫能人文輩出,逐在四座柵門中的東柵門興建內樓,使能與屏東南大武山的文筆峰遙望,道光九年,竹頭背庄民黃雲高中進士,在東門樓揮題〝大啟文明〞四字,懸於正門,以茲感念。光緒二十一年甲午戰敗,日本接收台灣,日軍攻城樓毀,民國廿六年重建東門樓,民國四十六年拆除上層鐘樓,重修成現在的樣子

不過還沒好好看東門樓的樣子,倒是巧遇一隻黃金獵犬,從頭到尾緊跟著我們,極度撒嬌。哈哈哈
坦白說,這比看到伯公壇還開心。

20140224-178.JPG

東門樓矗立在現代,靜靜的看著美濃的景色更迭,其挺立的姿態,倒讓我想起不少書籍對客家人『硬頸精神』的描述。
【此位部落客我覺得把東門樓介紹的很好,如果想更了解它,可以參閱此網頁

20140224-179.JPG

20140224-180.JPG

美濃溪旁的伯公廟跟東門樓還在,仍是這個整治感覺把整個溪的生命力都毀了,水泥整個封絕了生機。

20140224-181.JPG 

20140224-183.JPG

20140224-191.JPG

到了美濃,就一定得順道拜訪旗山,而到一個地方,最能增加記憶力的,除了視覺外,就是味覺啦,
旗山第一站『吳記脆皮肉圓』我來了。

一般慣常吃的肉圓幾乎就是蒸、炸,不過這間有趣就在於經由炊蒸後,居然是用鐵板油煎耶…
20140224-194.JPG 20140224-195.JPG

入口的口感Q中帶脆,口感讓我覺得好新鮮
20140224-196.JPG 20140224-197.JPG 20140224-199.JPG

20140224-201.JPG

 

走在旗山老街上,這個大香蕉好吸引眼球,『台青蕉』的可愛字體,召告天下,
這就是賣蕉、玩蕉、耍蕉的地方。

跟香蕉有關的,這都包了~

20140224-204.JPG

20140224-205.JPG

20140224-206.JPG

20140224-211.JPG

20140224-212.JPG

20140224-213.JPG

20140224-214.JPG

20140224-216.JPG

穿梭在時間的漂流中,建築倒將時序的演進刻畫出了脈絡。

20140224-208.JPG

20140224-209.JPG

20140224-207.JPG

感謝室友帶我進行的美濃之行啊,我們下次再去一次好不好(扭手~)

老古的家

地址: 843高雄市美濃區福美路6586

電話:07 681 8723

 

東門冰菓室

843高雄縣美濃鎮民族路20

07 681 2270

 

東門樓

高雄市美濃區永安路

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美濃;花海;老古的家;東門樓;
    全站熱搜

    黃小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